技术架构设计
1. 系统架构概述
该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,前端使用 React 框架,后端使用 Spring Boot 构建 RESTful API。前后端通过 HTTP 协议进行交互,数据交换格式为 JSON。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智能排课、实时冲突检测、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设置等。
架构图
过程走向
graph TD
A[用户前端] <--> B[React 前端]
B <--> C[Spring Boot 后端]
C <--> D[MySQL 数据库]
C <--> E[Redis]
C <--> F[安全控件]
F <--> G[AOP 权限管理]
JSON 数据对接
graph TD
A[前端请求] --> B[React 前端]
B --> C[Spring Boot 后端]
C --> D[接口返回 JSON 数据]
subgraph 前端数据处理
B1[前端发送请求]
B2[处理响应数据]
end
subgraph 后端数据处理
C1[接收请求]
C2[处理业务逻辑]
C3[构建响应数据]
end
%% 数据交互结构
D1[输出数据结构]
D2[code: int]
D3[message: string]
D4[data?: object]
D5[error_message?: string]
D6[output: string]
%% 数据流
A --> B1
B1 --> C1
C1 --> C2
C2 --> C3
C3 --> D1
D1 --> D2
D1 --> D3
D1 --> D4
D1 --> D5
D1 --> D6
B2 --> D1
2. 技术选型
2.1 前端技术
- React:采用 React 构建单页面应用(SPA),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与交互性能。
- Tailwind CSS:使用 Tailwind CSS 进行样式管理,提高开发效率并保持代码简洁。
- Redux:用于状态管理,确保前端应用的高效数据流动与状态一致性。
- Axios:用于与后端 API 进行 HTTP 请求,支持异步请求与响应处理。
2.2 后端技术
- Spring Boot:后端使用 Spring Boot 框架,简化了 Spring 应用的配置和部署,提供了高效的 RESTful API 支持。
- 类OAuth2:用于实现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。
- Mybatis:用于数据持久化操作,简化数据库操作,支持与 MySQL 的集成。
- Redis:用于缓存和会话管理,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。
2.3 数据库
- MySQL:采用 MySQL 作为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重要数据,如用户信息、课程安排等。
- Redis:用于缓存处理,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,提升性能。
- MybatisPlus:简化与数据库的交互,通过实体映射管理数据库表。
2.4 安全与认证
- Token 令牌认证:使用 Redis 存储生成的 UUID 令牌来实现用户身份认证。用户登录成功后,系统会生成一个唯一的 UUID 作为 Token,并将该 Token 存储在 Redis 中,设置过期时间。当 Token 在 Redis 中过期时,用户的登录状态将失效,需重新登录。
- AOP(面向切面编程):使用 AOP 技术进行动态权限控制,确保只有具有足够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功能。
3. 系统组件设计
3.1 前端模块
- 首页模块:展示系统的概况,提供导航功能。
- 排课模块:用户可进行课程的智能排课,设置课程时间、地点等。
- 冲突检测模块:实时监控排课冲突,确保课程安排不会重叠。
- 数据分析模块:展示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,支持按学期、按教师等多维度的分析。
- 用户管理模块:提供用户注册、登录、权限管理等功能。
3.2 后端模块
- 用户认证模块:实现用户的登录验证与 Token 认证。
- 排课逻辑模块:实现基于智能算法(如遗传算法)的排课功能。
- 课程数据管理模块:提供对课程数据的增、删、改、查操作。
- 冲突检测模块:实现课程冲突检测与自动调整功能。
- 数据统计模块:为管理员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。
4. 数据流与模块交互
系统的主要数据流如下:
- 用户通过前端输入课程安排信息,前端通过 Axios 将数据发送至后端。
- 后端使用智能算法(如遗传算法)进行排课,并返回排课结果。
- 若出现冲突,后端将返回冲突信息,前端展示给用户。
- 用户的操作和结果会实时保存至数据库,并在需要时通过 Redis 进行缓存。
模块间交互示意
- 前端与后端:通过 RESTful API 进行交互「故在设计上使用 CORS 跨域进行设计」。
- 后端与数据库:通过 Mybatis 进行持久化操作,使用 MySQL 存储数据,使用 Redis 缓存数据。
- 后端与安全模块:通过 AOP 和 Token 实现认证与授权,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。
5. 性能与扩展性
5.1 性能优化
- Redis 缓存:通过 Redis 对热点数据进行缓存,减少数据库的压力。
- 异步处理:对于一些耗时的操作(如排课),采用异步任务处理,提升用户体验。
- 负载均衡:使用负载均衡策略,确保在高并发情况下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5.2 可扩展性
- 模块化设计: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,便于后期功能扩展和修改。
- 云原生部署:系统架构可以支持容器化部署,利用 Kubernetes 实现自动化的服务部署和管理。
6. 安全性设计
- 身份认证:用户登录后会通过 Token 获取认证令牌,所有后续请求都必须携带此令牌。
- 权限控制:使用 AOP 技术进行权限切面管理,确保不同角色用户只能访问他们权限范围内的功能。
- 数据加密:所有敏感数据(如用户密码)使用加密算法存储,确保数据的安全性。
7. 总结
该技术架构设计注重高效、可扩展和安全性,通过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,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需求并支持未来扩展。各模块的技术选型和设计充分考虑了项目的高性能、易维护性以及用户体验。